紫玲忆

【全职高手韩叶】笔与镜头001(双记者paro)

新闻专业不来一发双记者吗

刷不起时髦值,专业问题,也许会有点论文即视感也说不准

总之不称职的新闻专业学生想写帅气和充满职业道德感的韩叶

韩叶only,没有副CP请放心食用

第一章基本为叶神单刷,二章开始老韩戏份会增多的

笔与镜头

001

如果不是那颗燃烧弹直接扔在叶修脚旁边,他可能还要在那片黄沙地里头再翻滚一阵。

叶修03年进的嘉世,合同一签,笔还没放好就挎着相机去了中东,战前战后在伊拉克一蹲两年,本是赶得巧了,他报道向来没有固定的方向,不过随着个人的新闻偏好。那时候年纪又小,是个男人年轻时都憋着点沙场扬名的热血情怀,谁知道两年下来攒着的那一堆照片倒让他成了国内最好的战地记者。

叶修自然不在意这些,他拍照写稿本来也不是为了这些,不过是把眼中所看的记录下来再传播出去。

死亡,毁坏,分离,绝望,叶修的镜头过于冷静,他的笔触太过客观,也有人批驳过他的新闻稿件毫无人文关怀,然而这本来便也是叶修的新闻态度,站于事件之外,上帝视角的观察会让事情显得冰冷,但无疑却是清晰。

南方系和人民日报系,现今的两大报系,一方一板一眼又红又专,一方日日憋着那点批判丑恶人文关怀的心,倒是落了个南方标题党的冷嘲热讽。

叶修那几年一直混在国外,也问不得国内传媒圈那些事,哪个记者刚出了书,前些日子还被捧上天,隔了几天又被踩得一文不值。他那些老朋友,吴雪峰原先是他的编辑。他在中东的头三年,每天伴着枪声醒来,吐了一嘴的沙子,就跟着士兵上战场,起初还带着头盔,半年后叶修就能叼着烟露着脑袋在坑道里和别人侃大山了,有时是美国人,大多数时候是当地士兵。

他没想护什么,子弹打不打得中是命,死还是活在那里都是运气,他有头盔,但很多当地士兵只是缠着头,相信他们的神会给他们庇护,叶修的的头盔在第三个月的时候罩在一个当地小女孩的头上,那时候对方守着被一颗流弹当场打死的母亲,眼神张惶无措,一只秃鹫就停在不远处的枯枝上。那场景凄凉但震撼,但叶修没拍,他过去把自己的头盔罩在女孩头上,一场战事已经结束,但还能听见零星的枪响。叶修抬手摸了摸空无一物的脑袋,突然感到如释重负。

他和各种人聊天,士兵,平民,已无实权的地区长,他听了很多故事,点了很多根烟,他从不安慰人,也不做出我一定会帮助你或是和平一定会到来的承诺,这本来就不真实,但他为一个垂死的士兵点燃了最后一支烟,他和某个失去孩子的伤心父亲一起立起了一块小小的墓碑……

但他的报道里仍然只有纷飞的炮火,冷静的分析,然而吴雪峰从来不让他修改只是仔细帮他校对。

他和他都明白,人文关怀这种东西,从来不是要做给别人看的。

但第三年的时候,叶修还是面对着吴雪峰的一纸辞呈,他半夜接到对方的电话,正赶上外头空袭,信号时断时续,他蹲在地上,流弹炸了一地的碎玻璃,他听着那头吴雪峰的声音断断续续:

“抱……歉,但我还是决……定离开这……个行业……”

叶修没问原因,外头又是一声炮响,这一次离他所在的房间极近,叶修觉得屋子震了震,落了他一身灰,然后才道:

“我知道了,老吴你保重。”

电话那头一阵寂静,半晌没人出声,静的叶修快以为对方掉线了,然后才听见带着电流声的一句:

“保重。”

那是叶修头一次想起他那些老朋友,郭明宇原是做新闻调查的,一年前也就扔下一句“水太深”便不再继续了。记者这么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职业,夹在大众和上层之间,每篇报道都要仔细斟酌,即使到了最后还挂着记者的名号,但真的还在坚持报道的又能有几个。说起那一批,如今还跑在第一线里头的也就他和韩文清两个人了。

说是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,却本没有想得那么高尚,叶修的报道字字句句冷静客观,不是冷酷,只是他看自己看得清楚,英雄主义会冲昏头脑。作为一个记者,你的职责是将真相公之于众,但也不过仅限于此,战争不会因为一篇报道而停止,揭露出的黑暗会被处理,但这并不只是你的功劳。他从不高看自己,却正因为这种客观让人们看到了最真实的现场。

吴雪峰辞职后,他又在中东呆了几年,陶轩给他换了编辑又派了副手,刘皓能力不错但可惜心思太多。刚换上来,硬是也跟来在叶修呆了小半年,叶修看着住在酒店里也穿着防弹衣的人,热衷于和各种简易屋里的当地人聊天,写出一个又一个控诉战争残酷的故事,他笑笑,也不说什么。

只是那晚和韩文清通邮件的时候,难得抱怨一句“他怎么不去知音”,倒不像他平时那副毫不在意的样子,讽刺里带着点恼怒。

刘皓那些故事发在报上果然骗了不少眼泪,他自己也有些飘飘然,叶修起初也曾告知对方这样的新闻虽然吸引读者,但却没有太大价值,但对方信誓旦旦,新闻一样可以以情动人,他的感染力就是价值,况且陶轩安排下刘皓的报道已经几次上了头条,且销量飞涨。叶修张了张嘴,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。

刘皓本打算再呆一阵时间,,而战事逐渐紧张,局势也愈发动荡,即使不回国也会前往安全地带,毕竟那样的故事在这样的国家是处处都有的。叶修看得出对方已经有了退意,但两军第一次正面冲突的时候,叶修还是带着刘皓去了前线,子弹就擦着耳朵飞过,他看着对方不由自主打着哆嗦的腿,道:

“站都站不稳的话要怎么拿好相机。”

他摁下快门,偏过头淡淡瞥一眼对方,风尘中的一双眼睛亮若星子,却带着淡淡的嘲弄。

刘皓第二日便回了国,也对,名气已成,他不必要在这里继续待下去,不管哪个职业,无非那点名与利,叶修不争,不代表没人争。

叶修没去机场送他,只一个人在宾馆里头整理照片,他拍了很多,武器,坑道,士兵,平民,坑洼的路面,毁坏的房屋,或许只是阴霾的天空,电脑搁在一边,他字不好看,却还是喜欢手写,战地里情况多变电子产品都信不过,大部分的新闻稿叶修都保留了手写的原稿。他这习惯不是没被调侃过,倒是调侃他的人被他一句:“哥这么牛逼这以后都是历史文献,当然要留着。”逼得跳脚。

叶修的手很漂亮,手指纤细修长,骨节精巧却有力,指尖总是沾着淡淡的墨水痕迹,衬得原本白皙的手甚至带出些透明质感。正是这样的手拍出来最好的战争照片,然而此时它却轻轻抵在微蹙的眉心,身边的稿纸一片空白,他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。

刘皓的走红让他看清了嘉世的态度,陶轩需要卖座的报道,却不一定要强调它的新闻价值和真实性,商业化是媒体发展的必然,但故事型的新闻模式,却无疑是一种后退。他和嘉世的新闻观点已经出现分歧。

他的报道过于理智,这样的理智甚至超越了年龄,他一直认为人文关怀并非需要刻意表现,也有人曾说过他的照片中蕴含波涛万丈,他的文字却是万丈寒渊。

王杰希也说过叶修没有任何写作技巧,他的新闻稿不讲究方法,排版,用的是最土的法子,让他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的新闻态度。

和他完全不同的是韩文清,霸图一向以观点鲜明闻名,这家报社的风格就和他们的名记者一样简单直接,对于敏感问题,叶修的报道陈述事实不加探讨,蓝雨纵然作为南方报系也仍然会选择较为委婉的方式进行评述,只有韩文清的报道直截了当,没有任何曲折,在开头就阐明自己的观点。故而韩文清的报道虽然真实却也带有记者个人鲜明的态度,也常常被拿来和叶修比较。

却少有人知道,二人在叶修身处中东的这几年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通信关系。其实叶修强调新闻的客观性,但这并不代表他缺少自己的想法,很多评述性内容都包含在他与韩文清的通信中。

刘皓的走红也曾让叶修对于新闻的未来走向产生过疑问,新闻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受众信息,刘皓无疑迎合了受众的口味,这也是他被嘉世所看重的原因,但这样的迎合,却又影响了信息本身的准确性。如何达成调和困扰了叶修相当长时间。他想过就这个问题和韩文清进行讨论,然而那封长信最终还是被他丢进了草稿箱。

“就按老韩那性格,哥发这个给他,最多被回一句‘没出息’,这不找骂吗,我又没这癖好。”回国后的一次闲聊中,他耸耸肩,这么对苏沐橙说。

叶修的疑问并不是他一个人的,国内也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,一次采访中,韩文清也被问到这些,他抿着唇嘴角是个刀刻般坚定刚毅的线条,“一如既往。”

一如既往,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,一个记者都不应改变自己的新闻态度。

之后的几年,叶修和嘉世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,刘皓为首的一批人开始公开批判叶修的报道过于冷血,缺乏人文关怀,自然这样自家打自家脸的行为是在总编陶轩示意下进行的,叶修明白很快他和嘉世的分歧会变为对立,而合同也快到期。

燃烧弹虽然是在脚边炸开的,但是索性躲得及时,灼伤并不严重,住院期间,叶修又翻出了草稿箱里那封邮件,想了想,他删去了所有内容,只留下一句:

“我认为无论事物如何黑暗,但只要揭开表层让大众所了解,那便会有光明的一天。这是我成为记者的原因,我以为也是你的。”

电邮像是石沉大海,直到叶修快出院都没收到回复。

出院前的最后一天,叶修一个人在病房收拾东西,护士长却进门告诉他有电话找他,这种地方,很可能一个镇才有一部可用的电话,大多是摆在医院这样的公用场所,他接起来,是个多年未听却熟悉依旧的声音。

“回国看看。”韩文清这么说。

叶修愣了愣,然后他轻轻道:“好。”半晌又没头没脑地补了一句“我回来了。”

电话那头韩文清“嗯”了一声,叶修听得出,难得的,对方语气里,那点低沉的笑意。

TBC

评论(12)
热度(62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杂食又洁癖,主业追星,不定期掉落产出

© 紫玲忆 | Powered by LOFTER